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文馨赵志锋文/图
“以前我们很怕飞车抢夺,现在随处可见警察巡逻,治安大环境非常好,走在大街上安全多了。”甘肃省兰州市市民张先生对《法治日报》记者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从实际出发,以最高的站位、最大的决心、最强的举措,走出了一条符合甘肃特点的平安之路,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上升,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构建齐抓共管大格局
近年来,甘肃平安建设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推出了一批符合甘肃实际、有创新和特色的举措,创造了多项“第一”。
第一次指导支持成立市域社会治理研究院,参与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重点问题的调研、重要部署的论证、重大措施的推动落实;
第一次指导成立甘肃建设研究院,推进平安建设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与创新;
第一次成立平安甘肃心理危机干预与研究中心,形成了由专业机构参与平安建设心理危机干预与研究的机制……
在坚持中发展,在探索中创新,换来的是群众安全感的显著提升。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刑事案件、8类严重暴力案件、命案、治安案件、信访总量、群体性事件数量分别下降15.6%、20.3%、37.6%、29.9%、33%、53.6%,群众安全感提升3个百分点,达到95.86%。
深入推进平安甘肃建设,离不开制度机制的引领和保障。2019年12月,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平安甘肃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成立。这是甘肃第一次建立由省、市、县、乡各级党政“一把手”挂帅、全省上下贯通的平安建设领导协调机制。
平安建设责任制的全覆盖,进一步压实了各级各部门推进平安建设的工作责任,各单位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形成了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
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
兰州市民彭永康怎么也想不到,家里供暖不足的问题反映给辖区网格员刘旭以后,综治中心很快就通知了相关部门,共同解决了他的问题。
“在我负责的这片区域,大到安全、环境、治安,小到邻里纠纷、家长里短,都是我的工作内容。”刘旭对记者说。
在甘肃,像刘旭这样的网格员,现在已有8万多人,他们活跃在各自的网格,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着力量。
2020年3月,甘肃省出台《甘肃省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组建“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网格员队伍,在全国率先启动全省网格统一编码工作。
作为全国率先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省份之一,甘肃有10个市(州)进入全国第一期试点。
甘肃省委出台《中共甘肃省委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实施细则》,对政法委员配备和综治中心建设作出明确规定。全省1362个乡镇(街道)政法委员100%配备到位,确保了乡镇(街道)基层政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甘肃省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指导意见》,以打造“六张网”为重点,全面提升治安防控水平。
同时,甘肃还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省、市、县、乡四级实体化、实战化运行的综治中心,全面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道”“统一受理、分类办理”工作机制,使一大批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在源头得到有效管控、及时处置。
2019年12月,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上,甘肃作为两个先进省份之一介绍了经验。
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
2020年9月28日,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2·12”涉黑案公开宣判,组织领导者王某、吴某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此案的成功侦办开辟了全国办理网络信息领域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的先河,为全国依法打击新领域、新业态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提供了经验。
2018年以来,甘肃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前所未有的声势、前所未有的举措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3年来,全省650多个黑恶势力被连根拔起,6900多名黑恶势力成员被绳之以法,199个“村霸”被彻底铲除,3年打掉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是过去17年的3.3倍,打出了声威、打出了安全、打出了满意度。
在全国扫黑办通报中,甘肃群众对专项斗争的满意度及衡量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的社会治安好转、地痞村霸欺压群众现象减少、社会秩序好转、社会风气好转、“保护伞”打掉了等5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甘肃省委、省政府以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为牵引,继续深入推进十大行业整治行动,完善对突出问题常态打击整治机制,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持续保持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谱写平安甘肃建设新篇章。
稿源:法制日报 编辑:王小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