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南宁市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情况。
近年来,特别是2021年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以来,南宁市公安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决策部署,遵循“实战、实用、实效”原则,有序推动防控体系建设项目落地见效,初步建成具有南宁特色的立体化、智能化、全方位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做实基层基础工作 科技支撑更加强大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市公安局依托公安检查站、街面警务站、公路交警警务室、公安派出所及社区警务室等“五大治安防控支点”,搭建了“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的防控基础架构,大力推进公安大数据、前端感知体系和治安防控机制建设,极大提升了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定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市公安局建设出入城主要道路公安检查站(点),布建街面警务站、交所联勤公路交警警务室,设立社区警务室等,同时为社区警务室配备了1511名专职警务助理、200名党员民警兼任村(社区)党委副书记;完成355个城中村数据采集点建设、1072个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守望工程”区域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全市中小学校园封闭化管理覆盖率、一键式紧急报警安装和联网率、“校园智慧卫士平台”安装率、专职保安员配备率均达100%。
另外,市公安局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积极探索集中统一、高效、体系作战的现代警务模式。整合20个警种和部门人员组成工作专班,搭建社会治安防控“打防管控”等多个合成作战平台,构建“1+N”智慧作战体系,
形成预测预警—体系作战—场景赋能—督导反馈的工作闭环,实现数据集成化、指挥扁平化、联动高效化、打击合成化,公安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科技支撑更加强大。
服务群众更加贴心 群防群治更加有力
全市公安机关服务群众更加贴心高效,社会治安群防群治防控格局更加完备有力。实践证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服务实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等工作中发挥了“倍增器”作用。
市公安局积极升级“互联网+”智享服务,创新推出42项服务内容、15个“跨省通办”事项。如今在南宁市,超过95%的公安“放管服”事项可在网上办理,群众办事实现“足不出户可办、出门可就近办”,例如市公安局户政管理部门在广西首创户口业务和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全城通办”便民措施。另外,市公安局交警部门启动“生命救护绿波带”机制、开通80条护学公交专线、推出车检“团约夜检”定制服务、在全国率先试点小型汽车驾驶证自学自考等,多项便民措施更好地服务群众。
在全市,公安机关培育群防群治力量15.2万人次,组建治保会1861个、群防群治队伍718支。各派出所“警民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和排查矛盾纠纷隐患。依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效,我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命案、“两抢”、八类严重暴力犯罪现案全破;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接报刑事、治安总警情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65%。刑事案件破案数上升15.85%,刑事立案数下降20.31%。全市治安、刑事案件发案压降、破案提升成效明显。
本报记者朱新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