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工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决策部署,以强烈的政治担当,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实施风控智能化转型为契机,加强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在金融反诈领域的应用,打造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治理的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精准防控水平,为客户资金安全保驾护航。
AI助力智慧决策,搭建“作战台”
工商银行党委高度重视,按照监管部门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治理工作要求,于2022年3月在总行成立了行领导任组长、18个业务部门组成的涉诈涉赌“资金链”治理工作专班,印发了专班规则,建立“组织推动+专业管理+资源保障”工作机制。各一级(直属)分行也比照总行成立了工作专班,在全行形成了上下联动、专业协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常态化治理机制。
为了提升反诈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对涉诈账户的精准分析,工商银行聚焦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治理痛点堵点难点精准发力,牵头搭建了电信诈骗智能监测分析平台。该平台以公安机关通报的涉案账户为基础,运用金融业领先的大数据云,结合决策树、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先进算法,融入行内多年风控领域专家成果,对涉诈风险数据进行深入价值挖掘,为全行涉案账户动态监测、多维分析、智能研判提供了综合化、一体化的平台支持。
一是风险可视化。按照不同条线,从涉案账户数量、同业占比、趋势分析、重点区域、账户特征、行业分布、延伸挖掘等多维度进行可视化展示。同时支持地域穿透功能,实现一级分行、二级分行、网点全覆盖,将涉诈问题突出的机构纳入督导检查范围,压紧压实治理主体责任。
二是分析自动化。从开户时间、户籍、年龄、性别、职业、开户渠道等账户特征,以及同名、同手机号、同法人、同交易对手、同手机号、同IP、同MAC、同工商族谱等交易特征,分析研判电信网络诈骗新形势新变化,找准风险点,辅助业务条线开展风险决策。
三是报告智能化。支持各项分析结果自动汇总及报告一键下载,按照月度、季度、年度等不同时间跨度,向总行、一级分行、重点城市行自动推送,便于各级机构及时了解掌握辖内电信网络诈骗形势和治理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防控策略。
AI助力精准管控,搭建“防火墙”
工商银行按照“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风险管理路径,坚持“精准研判、精细操作、精确打击”的原则,深度应用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技术,加强风险趋势研判,增强风险感知能力,纵深推进涉诈“资金链”精准治理。
在主动防上,依托具有快速赋能、千人千面、持续更新的企业级智能全景客户画像,将客户画像应用于全行各条线各类风控场景,精准识别不同客群的差异化风险。强化个人账户分类分级管理,根据监管部门完善账户分级限额管理的顶层规划,积极推动“智慧账户”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开户环节尽职调查,实时判断客户风险程度,对高风险自动触发拒绝或增强型尽职调查措施,严把开户审核关。强化企业客户风险识别,结合近年来电诈治理、尽职调查及分支机构管理实践,提炼归纳五大类数十项特征,提高账户分级管理措施精准防控力度,实现账户功能与风险识别水平相匹配。完善信用卡申请客户身份核验流程,利用短信验证、OCR证件识别、可信手机验证、互联网三要素、清算机构鉴权四要素、人脸识别技术、设备反欺诈等手段,综合验证客户身份及申请意愿真实性。
在智能控上,依托具备“看、听、想、说、做”五大核心能力的机器学习平台,打造了智能模型与专家规则双驱动,以实时模型为主、以批量模型为辅的模型体系,实现事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监控全流程闭环管理,精确打击涉诈资金转移。事前环节,在开户和卡启环节判断客户风险状况,构建外呼回访模型,在新开户后自动触发智能外呼回访,有效防范源头风险。事中环节,在涉诈资金转移前和转移过程中识别风险特征,按照风险级别对账户实施差异化管控策略,并支持高风险地区灵活设置模型阈值,有效拦截涉诈资金。事后环节,基于对涉诈账户风险特征的深度挖掘,构造客户基本属性、账户开立、资金结算、信息调整等维度千余个特征,建立了覆盖账户开立、变更、使用、存续期管理全生命周期的事后模型体系。
在全面管上,夯实数据基础,内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化,加强内外部数据的整合,促进数据融合共享与高效赋能;外部积极与政府、机构、数据要素市场合作,引入公安涉案数据、三方数据(如通信运营商涉诈手机号、涉诈收款银行账卡号)等。以保护受害人场景为例,应用联邦学习等隐私计算技术,在数据加密保护隐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引入通信运营商、互联网平台潜在受骗用户行为数据,并纳入受害人保护模型监测,进一步提升预警劝阻效率。强化技术支撑,依托全行反欺诈架构,以人工智能(AI)技术为基座,建成包含开户风险管理、设备风险监测、账户风险监测、风险账户管控、账户额度管理、外部数据应用的全方位、立体化、精准智能反诈风险防控体系。以拦截电信诈骗汇款为例,通过与权威部门合作,共建电信诈骗黑名单库,线上渠道7×24小时全天候实时预警和拦截,线下渠道将风险提示嵌入业务流程中,提示柜面加强业务审核,阻止不法分子通过柜台取现转移涉诈资金。截至目前,累计拦截电信诈骗风险交易50余万笔,为客户避免资金损失超百亿元。
AI助力精准宣传,织密“防护网”
按照“学用结合”+“宣教并举”工作思路,工商银行持续加强反诈宣教,充分运用全行“线上+线下”宣传资源,通过现场宣传、短信宣传、主流新闻媒体、互联网新媒体、警银联动宣传等方式,借助AI技术提升了反诈宣传工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一是广泛开展反诈宣传“上屏上墙”。应用数字多媒体信息化技术,以网络远程控制和内容实时更新的方式,在网点智能屏显上实现一点触发、全行触达,提升反诈宣传物料网点投放效率和客户覆盖率。同时在官方网站、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线上平台开通专栏,在网点、自助机等线下渠道主动向办理业务的客户进行防诈骗提示。通过主流媒体、新媒体扩大受众范围,进一步强化对高发涉诈案件的警示教育,加深公众对开立和使用账户的相关法律规定的认知,使公众深入了解反诈“资金链”治理和惠企惠民支付服务等各项措施,增强公众识诈防诈“免疫力”。
二是利用智能机器人开展反诈宣传。利用智能机器人厅堂日常巡检功能,打造新颖的宣教方式吸引客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在人流较为密集的时间节点,智能机器人自动启动“厅堂巡视”,播放反诈话术。如有客户咨询转账汇款问题,智能机器人会在解答完业务知识后,及时跟进反诈话术,再次提示客户不要轻易给陌生人汇款。尤其针对中老年客户群体,智能机器人做到逢老人必说,逢汇款必讲,筑牢反诈意识防线。智能机器人目前已成为工行反诈宣传的“明星宣传员”。
三是建成人工智能预警宣传劝阻体系。和公安机关合作,利用AI技术实时分析电信、互联网和金融等数据,及时发现潜在受害人。当潜在受害人登录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时,系统弹窗进行风险提示,发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提示短信,将对客户的风险提示从转账环节前移到登录环节。当潜在受害人通过工行网银或手机银行转账时,对符合条件的交易进行拒绝。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反诈宣传的精准性,有助于及时阻止诈骗行为的发生。
AI助力提升服务,实现“一键通”
在风险防控的同时,工商银行注重优化支付服务,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加速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远程客户服务领域应用,畅通群众申诉救济渠道,坚决防范发生涉诈类重大投诉和舆情事件。
一是通过AI客服实现客户服务自动化。通过收集和分析客户投诉数据,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优化和训练AI客服。例如,通过提供常见问题的自助解决方案,AI客服高效、准确、24小时不间断服务,提高服务响应速度、客户满意度,降低客服投诉。结合专业知识、客户星级、语言偏好、历史记录等特征,对客户进行智能分流,减少客户等待时间,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二是加强服务能力的线上化和智能化。梳理全行各类管控名单,支持各类名单在柜面、自助终端、手机银行、远程银行中心等渠道的查询,并结合各渠道特点和风险程度制定差异化解控策略。综合应用生物识别、OCR文字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虚拟现实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客户身份远程认证、信息采集、线上面谈、面审、面签等线上化服务,提升客户服务便捷度。推出“远程办”服务模式,在兼顾服务效率和风险防控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异地协作、线上解控、线上提额等便利解控渠道。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下一步工商银行将严格落实反诈法赋予的金融治理责任,持续深入探索AI在金融反诈领域的应用,以新技术推动实现新突破,优化金融服务供给,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奋力谱写金融反诈的新篇章。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6月下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