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网 - 安防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企业动态 | 市场资讯 | 技术文章 | 行业资讯 | 解决方案 | 安全生活 | 协会动态 | 安防字典 | 工程信息 | 招标信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安防应用 > “安防一哥”破防了
B.biz | 商业搜索

“安防一哥”破防了

信息来源:secub2b.com   时间: 2025-02-10  浏览次数:130



作者 | 方乔

编辑 | 骆亦辉

图片来自官方

近日,据界面新闻、新浪科技等媒体报道,海康威视正在对其研发区域进行大规模调整,从原有的32个减少至12个,可能影响上千名员工。湖南等地的研发中心已经受到影响,但总部杭州尚未启动调整。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业内关注。

对此,海康威视官方回应称,此次变动并非大规模裁员,而是企业为优化资源配置做出的战略调整,目的在于加强总部及重要销售城市的研究开发力量。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强烈。截至10月11日收盘,海康威视股价下跌5.6%,市值降至2736亿元。相比于2021年市值高峰时超过6000亿元的情况,如今已下跌近60%。

根据海康威视2023年度的年报数据,公司共有员工58544人,其中技术人员占据了近半壁江山,达到28479人。这次调整将如何影响公司未来的走向,外界充满好奇。



早在1979年,那时的中国安防行业刚刚起步,视频监控设备还是稀罕物,主要用于政府的重要部门。随着时代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从简单的模拟设备逐渐演变成数字化系统,而这一切转变的背后,正是安防技术的革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康威视应运而生。2001年,由陈宗年、胡扬忠等人领导的技术团队,凭借对MPEG4和H.264标准的深入研究,创立了海康威视。

公司成立之初便推出了基于MPEG4标准的板卡产品,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随后,海康威视在2003年再次引领行业潮流,推出了基于H.264标准的产品,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随着“金盾”、“3111”、“天网”、“雪亮”等一系列政府工程的推进,海康威视不仅享受到了政策红利,还抓住了数字化转型的机遇。2007年,公司开始涉足前端数字摄像机领域,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模拟摄像机,实现了从前端到后端的全链条覆盖。

2010年,海康威视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筹集资金34亿元,市值达到409.7亿元。之后,公司实行了一系列股权激励计划,增强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公司的凝聚力。

伴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张和技术的进步,海康威视意识到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为此,在2013年,公司制定了“细分行业、行业牵引”的策略,成立了公安、交通、金融、楼宇、司法、文教卫、能源七个专门的事业部。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家庭乃至个人用户,海康威视推出了一个新的品牌“萤石”,进一步拓宽了业务范围。

2017年,海康威视发布“AI Cloud”架构,正式从安防厂商向智能物联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然而,尽管海康威视在过去几年里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在2021年之后,其营收增速有所放缓。2021年营收增速约为28%,2022年降至2%左右,2023年有所回升,但也仅达到7.4%。

与此同时,归母净利润增速也经历了从2021年的约26%到2022年的负增长约24%,再到2023年约10%的回暖。



从财报中可以看出,海康威视在2024年上半年面临的财务压力不小。

财报显示,上半年海康威视的三项核心费用,即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合计达到6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6%。其中,销售费用增长了14.8%,管理费用增长了16.7%,而研发费用则增长了7.3%。

然而,这样的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比例的收入提升,上半年的营收同比增长仅为9.7%,明显低于费用增长的速度。

此外,公司还因为调整股权激励计划,不得不一次性支出了大约4.7亿元,进一步加重了财务负担。同时,由于今年的外汇市场波动,公司遭受了约8100万元的损失,与去年同期因汇率变动获得的2.85亿元收益形成了鲜明对比。

目前,海康威视的主营业务包括公共服务事业群(PBG)、企事业事业群(EBG)及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但今年上半年,PBG业务遭遇了显著下滑,这与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减少和下游行业投资放缓有关。

与此同时,海康威视的应收账款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达到了389亿人民币,加上其他应收款和长期应收款,总额高达428亿。虽然这些款项大部分不会成为坏账,但较长的回款周期可能会给公司的现金流管理带来挑战。

为了应对传统业务面临的挑战,海康威视将目光投向了创新业务领域,如智能家居、机器人技术、热成像技术以及汽车电子等,这些新兴领域不仅成为了新的增长引擎,还帮助公司实现了业务多元化。

特别是汽车电子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超过60%的增长,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此外,创新业务的总收入达到了103.2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6.13%,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25.06%,几乎是公共服务事业群收入的两倍。

在业务转型与扩张的过程中,海康威视同样面临着成本控制的压力。随着对公业务需求的减弱,公司的增长速度放缓,盈利能力也有所下降。遍布全国的众多业务中心与分公司的存在,进一步加大了运营成本的压力。

为了应对增长放缓和盈利能力下降的问题,公司于2023年推出了如观澜大模型等AI平台,以减少重复性和定制化开发的工作量。这不仅提升了研发效率,还降低了对地方定制和人力的需求。

随着业务需求的减弱和盈利增速的放缓,海康威视确实需要降本增效,而AI的应用更让缩编成为了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安防网证实,仅供您参考